镐京主页

外语教学部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外语部教师赴厦门参加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
发布日期:2025-05-04    访问量: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外语部教师赴厦门参加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

为推动外语教学创新与课程改革,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与数字化教学能力,4月18日至22日,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外语部选派李彤、王娅琪、金玉凡三位大学英语教师,赴厦门参加“2025年高校中青年教师十项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训练营”。此次培训由高教国培(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主办,聚焦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沿理念与实践路径。

一、聚焦外语教学痛点,靶向提升创新能力

三位参训教师均为外语部青年教师,具备1-1.5年从教经验,承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结合外语学科特点与自身教学实践,她们在报名回执中明确提出两大核心需求:

一是教育技术融合能力提升:针对英语教学中数字化资源整合不足、技术工具应用单一等问题,期望学习AI、虚拟现实(VR)、混合式教学平台等技术在语言课程中的创新应用,解决“技术与教学设计脱节”的痛点。

二是课程思政自然融入:围绕大学英语课程的文化传播功能,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如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有机渗透到语言知识传授中,避免“生硬嵌入”,实现“润物无声”的价值引领。

此外,教师们还提出对“AI辅助教学设计”“智能评测工具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等专项培训的需求,希望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水平。

二、多元课程模块赋能外语教学创新

本次培训的十大课程模块紧密贴合外语教学改革趋势,为外语部教师提供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线下核心模块(4月18日-22日):

语言创新篇:浙江传媒学院王一婷教授通过“科学发声训练”“体态语言表达”等实操课程,帮助教师提升课堂语言感染力,尤其针对外语教师的语音示范、课堂互动话术等提供专业指导。

思政创新篇:福建农林大学吴旭平副教授基于“6-5-4”法则,分享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框架,结合外语学科案例,解析如何从“课程目标设定”“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活动设计”三个维度构建融合式教学方案。

线上前沿模块(4月19日-21日):

AI创新篇:清华大学马昱春教授通过“AI大模型在语言课程中的应用”案例,展示AI如何辅助学情分析、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及智能答疑,为外语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

模式创新篇:北京师范大学王珏研究员以“问题驱动教学法”为核心,讲解如何通过创设情境化语言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外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高度契合。

三、专家引领拓宽教学视野

培训汇聚了多学科专家,其研究领域与外语教学创新高度相关:

王一婷教授(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自身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经验,强调外语教师需兼具“语言示范者”与“文化传播者”双重角色,通过课堂语言艺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马昱春教授(AI与教育技术):指出AI技术可在外语听力训练、作文自动批改、跨文化交际虚拟仿真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建议教师从“技术使用者”向“教学设计师”转变。

崔佳副教授(板书与教学设计):针对外语课堂板书易沦为“PPT翻版”的问题,提出“交互式板书设计”理念,倡导通过思维导图、关键词可视化等方式增强学生语言知识建构。

四、以训促教,推动外语部教学改革落地

此次培训是外语部落实学校“教师队伍提质计划”的重要举措。三位教师表示,将重点从以下方面转化培训成果:

1. 课程思政优化:结合“一带一路”主题课文,设计“语言学习+文化传播”双主线教学方案,通过小组合作、主题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2. 教学竞赛备赛:以“教学竞赛创新设计”模块为指导,打磨参赛课程案例,力争在校级、省级教学竞赛中实现突破。

外语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培训,以“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深化”为抓手,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向“更具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的一流课程迈进,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外语力量。此次培训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平台,更标志着我校外语教学在创新驱动、内涵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期待参训教师将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带回课堂,激发外语教学新活力。

外语部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