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深入开展英语教学创新改革
2 月 16 日上午,外语部召开了 2024-2025 学年度第 2 学期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暨外语部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上,外语学科带头人崔建斌教授在开场的专题报告中深入剖析了当前我校英语教学的痛点与改革方向。报告以"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Develop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FL Classroom"为主题,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亟需从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转向"实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范式,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素养。
首先,外语部主任杜婧婧主持本次会议。
崔教授在报告中非常肯定全体外语部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后教学延伸指导,诸如四六级强化、各项外语能力竞赛、跨文化传播以及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扎实工作和显著成果。同时,崔教授指出,当前我校英语课堂普遍存在"教师主导、学生沉默"的现象。教师普遍聚焦词汇、语法等知识点的单向灌输,依赖翻译法教学,学生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状态。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沉默不语、注意力涣散,甚至出现课堂疲倦、阅读非英语书籍等问题。这一现象反映出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激发学生的语言应用积极性和学习内驱力。
针对目前的学生学情和现状,崔教授系统梳理了中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历程,最终提出多维改革方案,主要包括教学策略革新、课堂模式转型和评价体系优化。
报告重新定义了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实用能力。崔教授提出,实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关键维度,不仅包含语法准确性,更涵盖社会文化认知、语境适应力和策略性表达。报告最后呼吁教师群体突破固有教学模式,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等技术创新,以及读书会、英语戏剧社等第二课堂建设,构建"学用一体"的语言生态。崔教授总结道:"英语教学改革不仅是方法的迭代,更是教育思维的进化。唯有师生协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从‘哑巴英语’到‘自信表达’的跨越。"
外语部学科带头人崔建斌教授呼吁以实用能力为核心,全面应对科技化挑战。报告获得了外语部教师的一致认可,给予了大家深刻启发,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外语部
赵静